服务热线
189-1036-7538
浏览次数:5278来源:凤凰树文化
中国要想从出版大国发展为出版强国,必须实现高品位高质量高效益发展。高品位直指价值引领、事关行业身份地位,高质量直指产品优化、事关行业发展前景,高效益直指功能发挥、事关行业社会贡献。只有三者齐头并进,方为中国出版业出色履行历史使命的上好途径。
党的十九大作出重要判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的核心任务是坚定“四个自信”、奋斗“四个伟大”,使中国由“富起来”发展到“强起来”。要实现这个奋斗目标,国家需要高质量的治理、社会需要高质量的管理、各行各业都需要高质量的发展,真正上一个新台阶。作为与经济、政治、文化、民生密切相关的出版业当然也要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真正由数量规模型转变到质量效益型发展轨道上来。这就要求我们要以高度的使命感担当时代的重任,下真功夫改造我们的出版业,全力发展高品位高质量高效益的中国出版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奠定出版基础,孕育民族复兴的伟大力量。
经过40年改革开放,中国出版业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取得了较好成绩。2017年统计数据显示,从图书出版结构看,全国重印图书品种与印数保持了较快增长,在品种上首次超过新版图书,总印数达到新版图书的2.4倍,单品种平均印数为新版图书的2.3倍。年度累计印数达到或超过100万册的58种一般图书中,新版图书22种,占37.9%;重印图书36种,占62.1%。从产业类别看,2017年图书出版实现营业收入879.6亿元,增长5.7%;报纸出版实现营业收入578.3亿元,与2016年基本持平;期刊出版实现营业收入196.6亿元,增长1.5%,图书出版依然保持较快增长。出版传媒上市公司整体经济规模继续壮大,各项指标快速增长,中国内地上市的出版传媒公司营业收入增长14.7%。新业态发展快。电子出版呈现慢增长态势,已经不像20世纪90年代。数字出版是发展最快的,总收入7071.9亿元,增长23.6%。[1]虚拟现实技术(VR)、增强现实技术(AR)等新业态也比较丰富。网络出版和大数据出版在统计中被列在新经济门类。目前的出版业多种业态同时并存、交叉进行。从走出去方面看,版权、贸易、投资等方面都在增长,到国外投资办出版的机构也稳步增长,在多个国家都有布局。
与国际比较而言,中国已是世界出版大国但还不是出版强国。主要是影响力上不去,实际是品位、质量、效益上不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高质量发展,主要是讲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就出版来说,提出一个高质量还不够,所以要讲高品位高质量高效益。品位指文化价值,质量指产品的内容形式,效益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出版业内部讲,这三方面都要下功夫,舍此不能走向出版强国。
出版业必须要
高品位高质量高效益发展
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要求都是由客观条件和社会需求决定的,出版业也是这样。当年“书荒”时,我们追求品种数量,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当“书荒”变成“书海”时,我们解决结构性短缺问题;如今泛阅读袭来时,我们要以“品位和质量”巩固出版竞争力。这就是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殊追求。
现在提出高品位高质量高效益发展出版业,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决定的。一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需要。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是一个攻坚阶段,社会生产和社会管理能力要大大提高,党和人民群众都需要高质量的出版产品,为“四个全面”和“五位一体”战略实施,为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思想、智力、技能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整体提高生产、工作、管理、运行水平。二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需要。现代化国家建设必然要求出版也要现代化,既要生产更多高质量出版产品来服务现代化建设,又要使出版业实现现代化,双重任务,要求出版业必须高品位高质量高效益发展。三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人民群众消费是出版业不断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面对人民群众精神需求不断升级和精神生活消费的多层次,对出版业态、形态、产品上都有新期待,我们必须在提高品位、质量、效益上打硬仗,以适应社会消费的新变化。四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需要。出版是文化的基础,是国家文化发展的基业,建设文化强国要有实实在在的出版业来支撑,出版业发展、图书馆建设、全民阅读率等是国际上衡量文化强国的重要标准。五是中国出版业参与全球竞争的需要。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市场最大、潜力最大的出版业,国际版协的两任主席都曾讲到,没有中国出版就没有国际出版,21世纪是中国出版的世纪。但中国图书创意不新、文化品位不高、质量参差不齐、内容影响力小、经营水平低也是很大的短板,要竞争就要实现高品位高质量高效益发展,造就国际市场竞争优势。六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要。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影响越来越大,中国的国际责任也越来越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实现全球的民相亲、心相通,增强人类的文化认同和共识。中国不仅要能提供物质方面的产品,更重要的是要能提供智慧、思想和精神文化产品。要用学术的、文化的语言而不是用政治口号来讲述中国,要用软实力体现中国对人类的贡献和对世界的影响力。
新时代这些特定条件决定了出版要高品位体现内容创新、高质量体现业态形态产品创新、高效益体现经营管理创新,从整体上推动中国出版业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相适应,为全人类传承文明、创造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
出版业高品位高质量高效益
发展的内涵
高质量发展是根据新发展理念提出的经济发展思想,解决产品质量不高、经济效益不佳的问题。而出版产业光有高质量还说明不了问题,还要注重出版业的内在精神、产品质量和效果。因此不仅要讲高质量,还要讲高品位、高效益。这三者结合才能反映中国出版业发展水平。
出版业的高品位
品位本来是指矿石里有用成分或有用矿物的含量,用百分比来表示,其含量越高品位就越高。后来也借指人,人的修养越高品位就越高。出版物的品位,就是指出版物的文化价值,即内容中的科学真理、优秀思想、文化科学知识的含量,就是语言、文字、图形、数据中有价值、有用的东西有多少。出版的文化价值越高,品位就越高。在新媒体、微传播、泛阅读的情况下,五光十色的网、屏等新媒体平台大量推送各种信息,传播内容越来越泛、越来越乱、越来越滥,低俗、娱乐化倾向越来越严重,引起社会特别是教师、家长、知识界的焦虑和担心,对现今社会的文化品位提出质疑。这就要求我们出版业要担当起提升文化品位的责任,选择文化品位高的作品出版,支持各类作家、内容生产者创作有品位的作品,传播健康、先进、正能量的信息和内容。高品位的出版产品,就是能惠及当代、传之后世的经典作品,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具有穿越时空的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出版产品是永久性产品,要留给后人的,一定要讲究高品位。在书荒年代追求品种、数量,现在要追求文化品位。
出版业的高质量
出版业的高质量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出版工作的高质量。主要是对政府、领导机关和管理者的要求,需要国家有完善健全的法律、规章制度体系作支撑。要有一系列高质量的法律、政策、管理、评价、奖惩体系,推动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二是出版产品的高质量。主要是对出版行业的要求,需要出版行业拿出更多高质量、高水平的出版物,记录当代历史,传承中华文明,阐述中国思想、讲好中国故事、解读中国方案、指导中国实践,向世界传播中国智慧。以书为媒,让世界通过中国图书读懂中国、了解中国,实现跨文化的对话。三是出版企业的高质量。这是对出版社和出版公司的要求。所有出版机构、出版企业都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深化体制改革,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加快自身转型升级,建设出版命运共同体,让企业始终充满发展定力和创新活力。四是出版产业的高质量。要进一步提高出版业资产质量和产业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合理配置和使用产业资源,使两个效益最大化。五是出版服务的高质量。要求出版业坚持互联网思维,树立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为先理念,在服务读者、服务市场、服务发展中获得行业自身发展壮大的能力。以后出版机构就是知识生产总部,负责提供知识服务。六是出版人才的高质量。一切事情的担当者、成功者都在于人。决定高质量发展出版业的关键是人。培养和造就高质量工作的出版人是高质量出版的根本任务。所以要把出版队伍的高质量当作第一位工作抓实抓好。
出版业的高效益
出版业是两个效益寓于一体的行业,既要讲求社会效益,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新时代提供优质精神食粮;又要按照产业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生存发展,增加企业持续发展的实力,提高全体员工收入水平,不断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这是出版业立命之本。如果没有高效益,可以断言高品位高质量的出版业是不存在的。这里关键是要有讲政治、懂出版、会经营、善管理的领导班子和经理人才。他们懂得生产高品位高质量的出版产品,两个效益才能好。把正确导向和市场效益对立起来,是出版的“自杀”行为。所以,要把两个效益统一起来,只要多策划、生产双效产品,就能保证出版业两个效益都提高。目前上市的出版公司基本都是两个效益双提升的典范,没有发现上市公司社会效益方面有大的问题,因为社会效益会影响它的经济效益。经济实力保障了出版品质、出版品牌又赢得了市场效益。这就是两个效益的良性互动,值得大家效仿。中国出版企业的管理水平比较低,效益比较差,要通过科学管理、严格核算、降低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来实现。出版社要特别讲究效益,不讲效益就很难生存下去。目前,我国出版社整体情况是两极分化,不讲效益是不行的,市场竞争是刚性的,不注意经济方面的问题,“高质量”就是一句口号而已。
出版业高品位高质量高效益
发展的行动方向
推动中国出版业高品位高质量高效益发展,是出版业历史性转折、革命性变化,既是现代出版体系的重构,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管齐下、统筹协调、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当务之急是两方面:一是重构中国现代出版产业新体系,二是推动落实出版业发展的重大决策。
重构中国现代出版产业新体系的原因是,中国现代出版业态已经发生了大变化,出版业呈现多种业态交叉融合、同步渗透、各具优势、内在竞争的态势。既然已有这些业态同场发展,那么就要摒弃单一印刷出版的生产体系、市场体系和管理体系,而要构建容纳多种业态的现代出版体系,打通分割各种业态的壁垒和障碍,把这些业态汇聚在一个产业链条中,把原来各自形成的产业环变成出版产业各环紧密衔接的产业链。这需要国家的顶层设计、总体规划,从法规、政策、制度、体制、机制、技术、平台、渠道、市场、标准等多方面协调推进,共建共享,为出版业高品位高质量高效益发展提供软、硬环境。
推动落实出版业发展重大决策,以下几点最为重要。
打好深化改革攻坚战
上市公司是完成体制改革的重要标志。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改革开放的新起点。上市公司实现股份、资本多元化,但大多数出版社是单一股权体制,无法与新型出版业深入融合。继续深化出版体制改革,坚决打破阻碍发展的障碍。一是要进行股份制改造,采用股份制形式整合出版力量,采用特殊管理股等措施保障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二是要深化机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打造中国特色的出版文化企业。三是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国有文化企业人才流失是最大问题,这说明目前人事制度不适应行业发展,不能有效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要通过建立优秀人才选用、激励、奖励机制,把能干事、能干成事的人留下来并让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实现自身价值。四是要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推进股权制度改革,使国有出版文化企业同其他国有企业一样,通过管理层和员工持股,让所有员工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与企业同在一条船上,同舟共济。
要推动融合发展
目前新技术不断发展,使出版行业不断形成新的业态、新的产品形态,印刷、电子、数字、网络、大数据出版等都在展示自己的优势。所有出版门类都难独撑局面,必须要进一步融合发展,这也是行业发展特别是高质量发展的唯一出路。对传统出版业、新型出版业、未来出版业来说皆是如此。传统出版业拥有内容资源优势;新型出版业拥有技术、渠道、平台优势。两者只有深入融合在一起,不分彼此、一体发展,才能打造新优势,新时代的出版业才会大有作为、大有可为,实现更快更高质量的发展才有保证。习近平总书记讲到融合发展有三个阶段,出版业目前大多数还处于第一阶段,即“你就是你、我就是我”,有一些做得好的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离总书记要求的“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还差得很远,所以出版业要继续深度融合,推动传统出版与新型出版,与资本市场、国际市场、数字化传播技术、网络平台、大数据技术加快融合,把优质文化资源盘活,把人类创造的新技术用起来,高品位高质量高效益地为我国各项建设事业提供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持。
要加强技术能力建设
有什么技术就有什么出版业态。新闻出版企业要准确把握产业内外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主攻核心技术的研发应用;既要加紧产业内部已有技术的升级换代,更要关注与内容生产、存储、传播密切相关的产业外部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要打破思维定式,切实解放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关注科学技术前沿,找到并把握住技术变革与出版产业发展的结合点,将技术的推动、支撑作用及时充分发挥出来。
中国数字出版之所以能走在世界前列,就是15年前我们谋划、实施了九大数字出版基础工程,成就了今天的局面。近年来,与新闻出版产业密切相关的技术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这些技术主要包括:一是内容数据制作、整合和标引等大数据技术,包括海量数据的加工与存储、信息标引、语义分析、多媒体制作发布等技术。二是数字内容的多渠道发布技术,包括数字内容的多终端呈现、多屏无缝衔接的传播技术。三是关联标识符国际标准(ISLI)的推广与应用、基于出版物在线信息交换标准(CNONIX)的数据交换等。四是营销与用户服务技术,包括对消费行为收集、分析并反馈给生产端的相关技术与方法。五是电子商务和物联网技术,包括线上线下互动技术。六是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包括原有的数字水印、数字脱氧核糖核酸(DNA)技术及各种第三方计数与付费等相关技术与解决方案。七是绿色印刷、数字印刷、按需印刷技术,包括新型印刷流程控制技术。八是信息技术,特别是移动通信技术。出版企业要对包括上述技术在内的新技术有敏锐的眼光、清晰的认识,尤其是对其中的核心技术要积极寻找应用突破口,以高新技术推动现代出版体系的形成。
要切实提高内容创新能力
出版是内容产业,高质量的关键是内容创新。目前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还不够,原因在于内容创新能力弱,没有站到人类文明制高点上的大作为。所谓有“高原”没“高峰”,不是表现形式的问题,而是内容创新不够的问题。只有加强出版内容创新,才能打造世界性的精品力作,形成座座“高峰”。打造精品力作,就是要多出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议、市场检验的优秀作品,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优秀作品。
具体讲,我们要注重选择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强,有穿透力、感染力、引导力,能引领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作品。做出版一定要有文化定力,既要做到敢当敢为,又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相信有思想、有品位的作品不会“曲高和寡”。比如过去大家认为不容易产生良好经济效益的主题图书,近年来已经成为出版业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既叫好又叫座,受到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欢迎,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当然,我们还要注重增强作品的感染力,达到以文化人、温润心灵、丰富精神世界的目的。只有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反映人民情怀的作品,才能鲜活通俗、感动读者,容易为人们接受和传播。
内容创新离不开人,我们要发现培养更多高水平作者队伍。作者是精品力作内容创作的核心力量,出版机构需要下力气发现培养人才,采用工作室、签约、合作、共享等多种方式,建立自己优秀的作者队伍,以原创力支持出版更多精品力作。要坚持内容和形式统一,把出版物当成艺术品,提升作品的审美情趣,这就要在出版物的制作精良上下功夫。要重视出版物形态的设计和阅读功能的设计,要用工匠精神做出版。各种形态的出版产品,要让读者喜欢读喜欢看喜欢听,除了内容还有制作工艺,如注重方便、实用、环保、美观等方面,这也是高质量和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
要开拓市场,加强优秀出版物的
传播力度
出版业不仅要下力气生产精品力作,更要精心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让这些精品力作传播得更广更远,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增强民族自信心。用好国内市场方面,除了要继续深挖传统发行渠道,建立线上线下发行网络,还要充分利用好国家建立起来的全民阅读活动平台,服务政府图书采购。现在制定了《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政府采购数量逐年增加,成为重要市场。当前全国各地全民阅读活动风起云涌,大众阅读量猛增,要善于借助全民阅读活动平台推广精品力作。做好老人、儿童、妇女读物出版工作,让优秀出版物进入千家万户,为更多读者享受。北京全民阅读季建立六大平台,特点是把作者、编辑、推广人、出版产品都推到社区和家庭,引导全民阅读进社区。政府推动六大平台建设,非常深入,非常有效。
开拓国际市场方面,一是通过各种国际交流活动,比如参加国际书展、利用国家重要外事活动的契机等,把优秀出版物介绍给世界。二是加大国际出版合作,借力借船借道走出去,更多地与跨国出版公司合作,用别人的品牌和渠道做中国的出版,以市场化方式推介中国出版产品,让外国人读中国书,扩大中国文化影响力。三是加大版权创造和版权贸易,多语种出版发行中国版权作品,让世界更及时、更准确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中国当代的发展。四是要让中国出版企业走出去,在外国本土从事出版经营活动,跨国发展中国出版业,易为外国读者接受,让中国出版从“送出去”转变为“卖出去”,真正具有国际影响力。
要培养高端人才
出版业高品位高质量高效益发展,核心创造力是高端人才力量。科学、理论、文学、艺术出版各个领域,没有高端人才就没有高端产品。近年来,出版界正处在新老交替大环境中,长期培养造就的出版大家、改革家、出版企业领导人相继退出岗位,知识结构更加优化的年轻人进入出版业。既有隐忧,也有希望。就目前看,领军人才和创新人才还比较少,一定要加强培养。我们要着眼未来,科学合理制定出版业人才培养规划,以有力的政策让一批文化大师、科学家、高端技术人才进入出版行业,提高出版社知识创造者的声望。进一步遴选一批出版业专业人才,造就高品位高质量出版骨干队伍,以人才优势发展中国特色现代出版业。
出版业本质上就是以选择、加工、生产、传播优秀作品为中心任务,高品位高质量高效益发展是新时代特定要求。面对这种新形势,出版人更要有新作为,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出版媒体融合、加快转型升级,打造“思想精深、内容精湛、制作精良”的高品位高质量高效益的出版产品,服务民族复兴伟大事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国出版业一定能坚定文化自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定能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增强国家软实力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原题为《发展高品位高质量高效益出版业》作者:柳斌杰